「快樂其實隨手可得,只是生活在便利環境的我們沒有察覺,『知足』不就是這麼簡單嗎?」
或許對於成長在臺灣小孩而言,舒適的學習環境是理所當然的,但在各種生活機能都相對缺乏的泰北,合適的學習環境卻是需要自己去打造的,團員林彥彤提到「在湄夢河中文學校,電能靠太陽能、熱能靠柴火、通話靠機運,所有一切則是靠自己!」
就與臺灣比較而言,泰北生活條件是簡陋匱乏的,但撇除基本生活環境,他們在心靈上是富有的,這裡的孩子擁有一顆純淨的心靈,以隨興自在的狀態在成長著,就如同他們看到便當盒上彈出的橡皮筋,竟是孩子們快樂的來源,眼裡看似平凡的物品,在他們眼裡卻是不平凡的玩具,不需要追求過多的物質生活。
團員們踏入當地班級擔任老師,協助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,同時也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學習到謙卑與尊重,就如同羅怡柔所提到的:「人和人之間相處並沒有摻雜任何利益或現實,在泰北的每一天都處的自在、舒服。」